为深入学习中国外交历史,感悟百年来中国从“弱国无外交”到“大国外交”的沧桑巨变,5月12日晚,大数据与会计四班于507教室开展了“百年外交路:从屈辱到崛起的中国外交史探寻”主题活动。活动通过历史分享、模拟外交谈判等形式,让同学们沉浸式体验中国外交的艰辛历程与辉煌成就,现场气氛热烈,反响深刻。
活动前期,团支书余姚分别以“新中国成立初期”“20世纪60年代”“20世纪70年代”“改革开放后”为时间线,通过借助笔笔罢向同学们讲述起中国外交的百年脉络。同学们都在认真倾听。当笔笔罢内容讲述完毕时,同学们也忍不住纷纷上台分享。王娅丽同学首当其冲以鸦片战争后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为切入点,重现了清末“量中华之物力,结与国之欢心”的屈辱场景,结合《马关条约》签订时李鸿章的无奈与挣扎,引发同学们对“弱国无外交”的深刻思考。紧接着霍昱宏同学根据最近的时事热点“乌克兰弱国无外交”做出分享,更让同学们体会到中国的来时路的不易。
精彩的分享悄然结束,在“穿越时空的外交谈判”模拟环节,同学们分组还原了经典外交场景——1919年巴黎和会:王少秋同学扮演顾维钧,面对“山东权益转让”的无理要求,以“中国不能失去山东,正如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”的铿锵陈词,重现了中国代表虽败犹荣的抗争。同学们通过还原外交场景,亲自感受中国外交的伟大历程,也能学习到外交方面的知识和技能,更能增加同学们的体验和收获,对同学们自身的成长和发展具有积极意义。
在热烈的掌声与意犹未尽的讨论中,大数据与会计四班“百年外交路:从屈辱到崛起的中国外交史探寻”活动圆满落下帷幕。此次活动不仅是知识的传递,更是能力的淬炼。大家学会在观点交锋中求同存异,于文化碰撞里尊重包容,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国际视野与家国情怀。未来,大数据与会计四班的同学们将带着这份收获,以更自信的姿态迎接挑战,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展现青春力量,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属于自己的青春智慧!(文:余姚 图:汪睿 审稿:翁璇)